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详细

新闻中心

18小时生死竞速!崇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医学中心“铅衣战士”三战脑梗取栓,托起生命曙光

发布时间:2025.07.12

  对大多数人而言,周日本该是陪伴家人的闲暇时光。然而在崇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医学中心,6月的最后一个周日却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——神经介入团队从晨光熹微到星夜阑珊,连续接诊三名突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。他们以毫米级的精准操作完成高难度取栓手术,用无影灯下的汗水浸透白衣,用导管导丝编织生命通道。当最后一位患者闭塞的血管重新搏动起生命的韵律,时钟已划过深夜。这场持续18小时的三重生命接力,以零失误的协作在手术台上镌刻下医者仁心的勋章。

  “急诊就是命令”绿色通道高效运转

  当日上午,伴随着120急促的鸣笛,第一位患者被送达。老年女性患者张某(化名)因“言语不利6小时”入院,行卒中一站式CTA+CTP,评估后诊断为“脑梗死、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”。神经医学中心介入团队迅速响应,绿色通道高效开启,评估、决策一气呵成。在患者入院后极短时间内,团队即为其成功实施“颅内动脉取栓术”。手术顺利,患者麻醉苏醒后意识清晰,四肢活动正常,转危为安。

 

  无缝衔接,再下一城

  首战告捷的团队还未来得及喘息,第二位患者何某某(化名)于下午被紧急送入。这位女性突发“左侧肢体无力、摔倒伴言语不利1+小时”,既往有房颤史,高度怀疑“心源性脑栓塞”。时间就是大脑!行CT平扫后直接送入介入室,介入团队再次披挂上阵,投入战斗,手术取栓!团队成员凭借超强的耐心和细心,成功清除血栓。术后,患者意识状况显著改善,肢体遵嘱活动,血管成功再通,预后可期。此时,团队成员已在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,身着数十斤重的铅衣,在手术台上连续奋战近2小时,汗水早已浸透衣衫。

 

  夜幕下的挑战:第三台急诊不期而至

  就在大家以为可以稍作休整时,深夜21点,第三位危重患者邹某(化名)被送入!患者意识模糊、运动性失语、右侧肢体几乎完全瘫痪,NIHSS评分高达17分,情况万分危急!CTA检查提示其左侧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均存在严重闭塞。面对如此复杂危重的病情和高出血风险(HAS-BLED评分3分),介入团队没有丝毫犹豫,再次披上铅衣,冲向介入室。在紧张有序地操作下,团队成功将患者大量的血栓取出。当手术结束时,时针已指向深夜23点。术后患者神志转清,语言功能恢复,肢体肌力恢复。

 

  急诊取栓拼的是体力更是意志与实力

  连续三台急诊取栓手术,跨越白昼与黑夜,对团队的体力、精力和技术都是极限考验。“几十斤重的铅衣也越发沉重,双腿双脚都站困了,腰也有些酸了。”团队成员这样描述身体的疲惫。然而,支撑他们的是“愈战愈强”的意志、敬畏生命的信念和一往无前的勇气。

  神经医学中心负责人吴有林表示:“急诊取栓往往不期而至,甚至‘扎堆’发生。这不仅考验我们的体力,更考验整个中心的综合实力:绿色通道的成熟预案、多学科的紧密协作、团队内部的默契配合,以及每一位成员的无私奉献。‘只要有取栓,我们就责无旁贷’这就是我们的日常,也是我们的承诺。”

分秒必争守护“生命之窗”

  脑梗死是致死致残率极高的急症。静脉溶栓时间窗仅4.5小时,且血管再通率有限。而介入机械取栓能将再通率大幅提升至80-90%,是挽救患者生命、降低残疾的关键。此次救治的三位患者,均在宝贵的“时间窗”(前循环6~8小时,后循环可放宽至24小时)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血管再通治疗。尤其是第三位深夜入院的危重患者,从发病到血管开通控制在6小时以内,避免了脑组织像“旱死的秧苗”般不可逆的坏死,为患者及其家庭带去了生的希望和减轻沉重负担的可能。

  这一日连续三台取栓的成功,是崇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介入团队精湛技术、高效协作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最佳写照。他们是真正的“铅衣战士”,用汗水和意志,在寂静的深夜里点亮了生命的曙光。

我院卒中中心先后获评国家脑防委“综合防治卒中中心”、中国卒中学会“综合卒中中心”,是四川省卒中学会溶栓联盟成员单位、成都市“三级卒中中心”、成都市卒中急救地图医院成员单位、成都市脑卒中专科联盟成员单位。中心目前主要开展脑梗死、脑栓塞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、脑出血疾病的诊治。常规开展超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、急性脑梗死取栓治疗、全脑血管造影术、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、颅内动脉瘤栓塞术、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、颅内静脉窦测压等诊治技术。

  崇州市人民医院一直致力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。近年来,医院卒中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建立了完善的卒中急救流程和绿色通道,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团队,有效提高了卒中患者救治成功率,为成都西部及周边卒中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。

 

  来源:神经医学中心

  编辑(一审):杨洁 祝秀蓉

  责编(二审): 安宁

  审核(三审):赵鹃

 

扫一扫,手机端浏览